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9月21日至22日,由水利部河長辦指導、中國水利學會主辦的第二屆河湖長制與河湖保護高峰論壇將在蘇州吳江舉辦。9月20日,參會代表紛紛來蘇報到,記者了解到,蘇州的河湖長制改革和幸福河湖建設成果引起大家的濃厚興趣。蘇州依托“一江百湖萬河”水系格局,在全省率先開展生態美麗河湖建設,24643條河湖共落實5500名市、縣、鎮、村四級河湖長,守護這片“東方水城”“江南水鄉”,成為全國城鄉水治理的樣板。
2017年4月,蘇州市全面深化河湖長制改革,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總河長,既掛帥又出征,引領全市各級河湖長巡河超過100萬人次,召開現場部署會、督辦會、座談會5萬多次,完成任務清單4.4萬余份。
9月初,今年新建的污水處理廠——洪洞水質凈化廠一期工程進入試運行階段,新增污水處理能力7萬噸/天。就在水質凈化廠不遠處,配套建設了尾水生態濕地,污水經過工廠處理后,通過排水口流入廠外的坑塘,緩沖后進入河湖循環,實現污水廠尾水從“工程水”向“生態水”的轉變。
2023年,蘇州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1.4%,書寫了從“剿滅黑臭水體”到“消滅劣V類水體”,再到“建設幸福河湖”的幸福河湖“水文章”。截至2023年6月,累計治理1097條城鄉劣Ⅴ類河道,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消劣,建成1890條幸福河湖。80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由2016年的64%提升至95%,長江干流及主要通江河道水質保持Ⅲ類以上。與此同時,蘇州充分挖掘河湖資源的水文化,聚焦“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等工程,高質量建設長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澄湖、環長漾等魚米之鄉樣板區,船、岸、橋、亭等水鄉常見的生活設施成了文化符號。
對照國家、省水網規劃,蘇州以吳淞江整治工程為牽引,以“三橫兩縱”流域骨干水系構架為依托,系統布局“通江達湖、河湖暢通”的現代水網。
蘇州市水務局局長陳習慶說,全市水務系統將持續推進河湖長制改革、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消劣爭優”攻堅、“一湖(河)一策”治理和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保護優先提升“水生態”質量;協同做好太湖博物館、太湖水文化館建設和桑基魚塘、塘浦圩田文化保護,積極推動水元素融入文體旅發展,彰顯特色豐富“水文化”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