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序推進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將蘇州打造成擁有蓬勃生命力、市井煙火氣的“活著的古城”,成為真正的人間天堂?今年市兩會,民革蘇州市委會帶來了集體提案《關于有序推進“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推動社會資本參與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的建議》。
去年6月18日,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發布平臺正式上線,依托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進一步提升古建老宅對外展示、招商引資的高效性、便捷性和可達性,成為了古建老宅對外展示的重要平臺。目前,隨著“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的深入實施,社會力量關注度也不斷“升溫”,伙伴對象朋友圈不斷“擴容”、活化利用案例不斷“上新”。但面對新時代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的新要求,計劃在推進過程中仍面臨政策支撐不強、服務保障不完善、研究評價不充分等諸多困難和挑戰。
對此,民革蘇州市委會提出,要借鑒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等聯審會辦機制,建立專門針對古城保護和更新類項目的審批機制,探索形成文物、規劃、土地、審圖、消防、施工等高效聯動的創新審批模式。在提升基礎配套品質方面,要以“十街百巷”提升工程為抓手,推動街巷道路、河道駁岸、橋梁碼頭等基礎設施提升,根據公共要素清單建設公共服務配套,進一步優化古建老宅周邊環境品質,提升項目資本吸引力。與此同時,要加大業態研究力度,聚焦網紅經濟、數字經濟、特色經濟、首店經濟,組建工作專班,大力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在古建老宅發展文化創意、特色餐飲、觀光研學等多種業態,聯動“景區+商圈”,“串珠成鏈”形成一個個小綜合體、小混合體。同時,吸引更多總部企業、金融機構入駐古建老宅,以人氣、商氣集聚帶動更廣泛的社會資本參與古城保護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