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蘇州吹響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新號角,全面實施“蘇州智造”強基提質行動,其中,在強化產業體系打造方面提出,以創新、智能、綠色、安全為方向,加快構建由10個重點產業集群和30條重點產業鏈組成的“1030”產業體系。
“1030”產業密碼里蘊含著怎樣的蘇州新布局?今年市兩會期間,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到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從制造業與服務業“雙向奔赴”到科技創新對接產業創新,代表委員、職能部門、廣大企業紛紛熱議,表示要圍繞“1030”產業體系提升蘇州產業鏈綜合競爭力,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奮力打造“智造之城”。
場內議
打好“優勢牌”打出“組合拳”
蘇州布局的“1030”產業體系中,生物醫藥被列入重點培育壯大的新興產業之一。市政協委員趙柳瑩提交了一份《關于新形勢下助推蘇州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的提案。趙柳瑩委員建議,要聚焦上游環節打造產業發展新優勢,對標全球市場提高創新藥械國際化水平,不斷夯實蘇州生物醫藥產業鏈的基礎和優勢。
“1030”產業體系的打造,需要金融、知識產權服務等多方面強有力的支撐。市政協委員周黎敏建議,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大保護機制,加大行業知識產權人才和專業機構的培養和引進。
江蘇常熟汽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市人大代表吳海江表示,企業將以創新、智能、綠色、安全為方向,迅速調整及轉型升級,開拓綠色、低碳、科技、智能的新興產品領域。
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大健康、新材料等10個重點產業集群30條產業鏈”,讓市人大代表張根華倍感振奮。作為常熟理工學院副院長,張根華代表建議,積極深化產教融合,建立健全產教融合政策保障機制,建設蘇州產教融合信息共享對接平臺,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部門談
多方要素保障鑄牢產業體系
新型工業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1030”產業體系是全新的布局,需要凝聚起各方面的力量,強化各種要素保障,共同推動蘇州新型工業化走在前、做示范。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強化集群建設,鍛造現代化產業體系“主心骨”,聚焦10個重點產業集群和30條重點產業鏈,打造5個五千億、4個三千億和一批超千億產業集群產業鏈。具體來說,就是要聚焦“1030”產業體系,推動冶金、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高端轉型,鞏固提升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等新興產業,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汽車電子、人工智能等新賽道。制定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規劃指引,定期召開產業發展研討會,明確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和技術路線。發揮“鏈主”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推動中小企業“小升規”。
近日,《蘇州市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推出了全市“311”服務業體系,對“1030”產業體系形成強支撐。市發展和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蘇州“1030”產業體系與“311”服務業體系是一場“兩業融合”的雙向奔赴。《實施方案》將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的布局概括為“311”服務業體系,“3”是指要素支撐服務、質效提升服務、商務專業服務等三大重點方向,“11”具體包含11項細分領域,其中著力突出了碳中和服務、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服務、工業設計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新的領域和方向。
推進新型工業化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市科技局將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深度對接產業創新,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八大工程”,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其中一個重點是,加快重塑產業技術攻關體系。打通“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全鏈條,聚焦“1030”產業體系,根據產業當下急需和長遠發展需要,凝練形成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關鍵共性技術清單,每年組織實施不少于150項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提升產業創新能級。
企業說
有信心有干勁更看到機遇
企業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力軍,是創新的主體,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1030”產業體系,廣大蘇州企業既充滿了信心、干勁,更看到了發展機遇。
強化產業體系打造,需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改舊與立新并舉,深入實施傳統產業煥新工程,支持企業革新技術、迭代產品、拓展市場。
波司登從智能制造到智慧供應鏈,打造了屬于自己的“智造”體系。該公司扎根蘇州發展47年,鏈接了兩千多家上下游企業。“我們作為鏈主企業,未來要帶動和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鏈升級、價值鏈高端延伸,為建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力量。”波司登集團黨委書記、品牌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高德康說。
蘇州繡娘絲綢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挺認為,蘇州全面實施“蘇州智造”強基提質行動,對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行了具體部署,他們有信心讓蘇州絲綢品牌走得更遠,走向世界。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打造,也契合了企業發展的未來預期。
江蘇亨睿碳纖維有限公司于2015年在常熟高新區成立,主要產品是汽車和航空方面的碳纖維復合材料零部件制品。“蘇州推動新型工業化,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江蘇亨睿碳纖維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葛逸宏說。目前,亨睿碳纖維已啟動建設占地4萬平方米的新生產基地,預計于2025年投入使用,未來公司將向更大規模和先進化生產方向邁出堅實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