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市政協委員朱堅持續數年關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中如何呈現“海運”特色的問題。王亭川攝
每到節假日,距離長江堤岸不到100米的鄭和公園里游人如織,大小朋友在這里露營踏青,一邊感受江邊美景,一邊品嘗特色美食,體驗多樣的科普娛樂活動。園內的鄭和紀念館還通過實物復制、場景還原和圖文展示等形式,再現了鄭和七下西洋的洲際遠航之旅。
“回望太倉城市發展史,海運是太倉最特殊的文化特色,對太倉城市定位、城市品牌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構建具有重要意義。”談及履職過程中的難忘記憶,市政協委員朱堅說,看到如今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蘇州段建設中各地呈現的多元“海運”特色,自己感觸很深。
2022年,為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大力傳承弘揚長江文化,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式啟動。隨后,《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推進方案》印發,提出推動江蘇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走在前列的具體要求。“蘇州擁有約158公里長江岸線,分布在張家港、常熟、太倉三市,干流岸線占全省17.2%,為長江沿線重要節點城市。”朱堅委員說,有效提煉和展示出蘇州段獨特文化內涵,關系到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的建設成效,這是他作為政協委員一直呼吁的事項。
為深入研究蘇州海運歷史文化,進一步探索海運精神、總結海運特色,朱堅委員實地調研太倉樊村涇遺址等海運遺址,還前往揚州大運河博物館考察學習建設運營先進經驗。經過深入走訪調研和思考總結,在市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上,朱堅委員提交了《關于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蘇州段建設中突出“海運”特色的建議》的提案。“大會閉幕后不久,蘇州市有關部門就來到太倉調研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情況,我全程參加。提案辦理期間,我也和有關負責人多次溝通,完善建議。”朱堅委員說。
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文化工程,蘇州行動迅速。2023年,蘇州出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蘇州段)建設推進方案》,積極推進編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蘇州段建設保護實施規劃》,以張家港、常熟、太倉作為核心區,昆山、蘇州工業園區等作為主要拓展區,聚焦江海交匯入海門戶、長江下游文明起源、對外交流重要節點等獨特優勢,構建具有蘇州特色的 “園帶點”整體格局。統籌規劃長江沿線“海運”相關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設施建設。張家港實施黃泗浦遺址啟動區保護利用工程,常熟啟用銅官山長江文化主題展覽館,太倉完成鄭和公園提檔升級工程等,一系列“海運”文化項目豐富長江文化內涵,展示長江文化中“最江南”的獨特魅力。
今年大會期間,朱堅委員就提升文旅場景新體驗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作為一名市政協委員,能夠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政策建議,并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一些科學依據,我深感自豪。”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