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詩意園林城—蘇州古典園林藝術展》在新加坡植物園開幕,英文宣傳片《詩意的棲居》同步上線,以國際視野講述東方園林之美,迅速引發當地媒體和公眾的關注。今年正值中新建交35周年,此次展覽系蘇州古典園林與新加坡植物園兩處世界文化遺產首次跨域聯動,以東方園林美學為紐帶,推動中新文化交流走向深入。
本次展覽由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新加坡植物園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蘇州分中心、蘇州市留園管理處承辦,新加坡藝術大學南洋藝術學院提供支持,匯聚多方力量,為海外觀眾呈現一場兼具文化深度與視覺美感的藝術盛宴。
展覽圍繞“文脈流芳、匠心造園、園林之城、滄浪蘭馨、四時雅韻”五大主題,系統展現蘇州園林的藝術精髓與人文精神。“文脈流芳”追溯蘇州園林自春秋奠基、唐宋發展至明清鼎盛的歷史脈絡,重點呈現滄浪亭、拙政園、留園等9座世界遺產園林的歷史價值。“匠心造園”解析蘇州古典園林造園特色,傳遞“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智慧。“園林之城”鋪展蘇州108座園林圖卷,展現“城里半園亭”的獨特風貌,凸顯園林群體性保護的成效。
“滄浪蘭馨”聚焦滄浪亭“城市山林”的意趣,復廊借景、花窗透景的造園手法,形成“未入園先見景”的獨特布局;園林承續宋代蘭花傳統,展春蘭、蕙蘭、建蘭和墨蘭四大名品,延續數十年的蘭展更是發展成園林特色品牌。“四時雅韻”則以四季更迭為軸,展現園林春柳拂堤、夏荷映軒、秋楓染階、冬松傲雪的景致流轉,讓海外觀眾也能領略蘇州園林的四季風情。
同步發布的英文宣傳片《詩意的棲居》,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咫尺再造乾坤”的評價開篇,提出“何以成為詩意棲居典范”的思考,引導觀眾深入理解蘇州園林的哲學內核。
影片從山水格局、建筑布局到花木配置,層層解析“建筑為骨,花木為魂”的造園理念,挖掘文人寄情林泉、托物言志的精神追求。通過捕捉四季花木景致,借耦園名聯勾勒“常有無謝之花”的生命律動。片中更聚焦一線園林守護者,記錄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展現文化遺產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全片采用英語配音、中英雙語圖注,既保留東方美學的文化意象,又以國際化的敘事語言適配海外受眾認知習慣,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生動實踐。
據悉,中新雙方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推動蘇州古典園林與新加坡植物園建立“姐妹園”關系,依托現有世界遺產保護交流平臺,在園藝文化交流、造園技藝共享、養護經驗互鑒、技術人員互訪等方面展開常態化合作,實現從展覽聯動到長效協作的升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蘇州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致力于推動海內外傳統文化交流,不僅要引進國際先進的保護理念,也要系統推動蘇州園林走向亞太,讓中國的遺產保護實踐影響世界。”
近年來,該中心持續通過海外藝術展、營造技藝交流、遺產保護論壇等形式,將蘇州園林從“文化符號”轉化為“交流載體”,并助力培養具備跨文化視野的園林文化傳播者。未來,這一“園林外交”模式將進一步拓展至亞太其他世界遺產地,通過構建常態化伙伴關系網絡,持續搭建文明對話的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