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蘇州職業教育服務數字經濟時代
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縣級市(區)教育局、發改委、科技局、工信局、文廣旅局,各在蘇州高職院校,市區各職業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蘇州市推進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全市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大會的有關精神,推動全市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發展,加快培養數字經濟發展急需的高素質數字技能人才,為蘇州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貢獻智慧力量。市教育局會同發改委、科技局、工信局、文廣旅局制定了《蘇州職業教育服務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貫徹落實。
蘇州市教育局 蘇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蘇州市科學技術局 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2023年9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蘇州職業教育服務數字經濟時代
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四敢”精神為引領,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以聚焦數字經濟時代產教融合為主線,以推進專業結構和職業院校師生技能數字化轉型為重點,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賦能產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為蘇州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在蘇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中彰顯教育擔當、貢獻教育力量。
二、主要任務
(一)提升專業建設水平
1.優化專業建設方向。以教育部《職業教育專業目錄》修訂優化為抓手,推動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聚焦電子信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算力、數字文旅、智慧農業等產業領域,聚力蘇州江南文化品牌打造、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古典園林藝術等發展需求,研制和發布數字經濟時代緊缺專業和重點建設專業目錄,引導職業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建設一流核心課程,提高職業教育與數字經濟產業的匹配度,賦能蘇州數字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
2.推動專業群數字化升級。服務四大產業創新集群和產業細分領域發展,合理規劃專業群布局,按照“專業技術領域相近、專業基礎課程相通、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就業崗位高度關聯”的原則架構專業群,滿足區域產業結構數字化、智能化的需要。優化統籌省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申報,擴大產業創新集群相關專業中職、高職、本科、碩士貫通培養招生規模。
3.優化調整專業布點。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的工作意見》,瞄準前沿新材料、元宇宙等全市未來產業重點領域和空間布局,堅持調整與改造、撤銷與增設相結合,主動適應蘇州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需要,服務蘇州未來產業發展。引導全市職業學?!耙恍R话浮遍_展專業設置,推動形成職業教育與蘇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有效銜接、互相促進、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二)打造數字化師資團隊
1.強化“數字教師”身份概念。依托《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積極開展教師數字化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不斷提升數字化教學水平。擴大“數字技能”師資研修培訓規模,將數字化能力提升作為校長、師資培訓的重點內容,建設若干專兼結合、專業跨界的數字化“雙師型”教師團隊。以網絡課程建設、優質教材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為抓手,提升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選樹一批優秀數字教師(團隊)、優秀數字工匠(工作室)。推動教師管理數字化轉型,建設教師數字駕駛艙,推動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實現數字化、智能化,支撐教師隊伍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
2.推動“數字教師”雙向兼容。加強政策引導,建立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數字化人才雙向流動制度,鼓勵企業數字化導師參與名師工作室、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鼓勵職業院校依托產教融合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引入數字化技術技能人才,在兼職教師、產業導師、技能大師聘任和獎補上向企業數字化人才傾斜。培養一批具備工匠精神和數字素養的數字化現場工程師,加強雙師型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研究和實踐。
(三)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
1.建強數字培訓資源。積極與“頭雁”型和“創新領航”型企業開展合作,配合開發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要求的新職業(工種)培訓資源。面向在校學生實施數字素養提升培訓工程,聚焦數字經濟時代新興產業的技術技能人才緊缺領域,建設100門數字技能培訓課程,每年開展數字技能人才培訓3萬人次以上。會同工信、人社等部門定期發布數字化產業技能人才需求報告、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吻合度報告、數字技能人才緊缺職業工種目錄,鼓勵職業院校積極制定和落實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舉措。
2.貫通人才發展渠道。聚焦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數字化能力提升的現實需求,探索推進數字產業領域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專業技術職稱有效銜接,打造蘇州線上教育中心(職教分中心),探索建立職業教育個人學習賬號,逐步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積累、可轉換,為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成長拓寬通道。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在市級技能大賽中增設10個以上“數字經濟”相關專業賽項,加快培育既具備本領域專業素質,又掌握數字技能的復合型“數字工匠”。
3.深化校企協同育人。聚焦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開放性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等項目建設,鼓勵職業院校與數字經濟相關企業開展校企合作,以創新策源和產學研成果轉化為重點,統籌開展技能成果展示、技能標準研發、技能人才培訓、技能人才評價、技能人才服務等活動,把企業產品標準、技術標準、服務標準轉化為人才認證標準,提高職業教育數字技能人才工作的匹配度、集成度和顯示度。加快校企合作典型生產實踐項目建設,培育數字化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養實踐基地10家以上,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和資源要素支持數字技能人才培養。
(四)提升職業院校數字化建設水平
1.加快數字化平臺載體建設。將學校數字化轉型發展成效作為評估職業院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推動職業院校加快建設一批虛擬仿真、數字孿生實訓基地,培育服務數字經濟發展、契合區域數字產業特點的信息化標桿學校10所,精準對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需求,建設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示范性數字化產業學院10個。
2.提升數字化發展國際影響力。繼續依托“德國雙元制、英國現代學徒制”本土化實踐,探索研究工學交替數字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提升職業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標準、資源和裝備,積極探索數字技能類國(境)外職業技能比照認定,培育10所具有較高國際化水平的職業學校。
(五)創新職業教育賦能數字經濟體制機制
1.搭建智庫平臺。成立職業院校數字經濟研究院,組織開展數字經濟領域相關課題研究,為職業院校提升服務能力提供智力支撐。圍繞“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建設,精準對接企業數字化技術創新需求,鼓勵職業院校與優質企業合作,打造一批融合學校優勢和企業優勢的技術創新平臺,制定一批在國內具有引領性的數字化產業標準,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2.建立對話機制。暢通信息交互渠道,推動職業教育與數字經濟產業對話交流,實現教育鏈對接產業鏈,開展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進專業、進課程、進教材、進課堂等活動,深化產教融合。強化數字化職業素養和數字安全意識培養,依托產業和龍頭企業聯合開發數字素養評價標準與證書,為數字素養的科學評價提供規范路徑。每年召開數字經濟與職業教育相關論壇或會議,研究探討發展共識、推動成果轉化、擴大社會影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快制定并落實配套保障性政策,將蘇州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數字經濟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標桿。圍繞指導意見的實施,各縣級市(區)教育局牽頭組建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產業集群協同發展專班,加快推進相關工作,逐步形成“一縣(區)一品”的良好發展態勢。
(二)強化政策支持
制訂并出臺促進數字經濟時代蘇州職業教育專業(群)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及產教融合支持政策目錄清單,大力支持職業院校服務企業智改數轉、提升協同創新能力,與龍頭企業合作,參與建設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方向創新聯合體。支持產業工人數字化能力提升,鼓勵職業院校開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相關證書培訓。
(三)營造良好氛圍
緊扣國家和省、市有關數字化發展重要決策部署,將服務數字經濟發展內容融入蘇州市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推進傳播陣地和渠道建設,普及數字經濟相關概念。營造安全文明的網絡環境,強化職業院校網絡安全意識。為職業教育服務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大輿論支撐和良好社會氛圍。
|
蘇州市教育局辦公室 |
2023年9月28日印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