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在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
市財政局局長 吳 煒
第一部分 2021年預算執行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100001萬元,比上年實績(下同)增長9.0%,稅比86.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836937萬元,比上年實績(下同)增長14.2%,其中用于民生改善的城鄉公共服務支出20467752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9.2%。
(一)市級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39153萬元,完成預算的102.2%,增長20.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45992萬元,完成預算(連同上年結轉、上級補助及收回預算等,下同)的96.1%,增長4.1%。
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21年市級財政可用財力(含上年結轉、上級補助和一般債券轉貸收入等)合計4789191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39153萬元,中央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收入扣除對下轉移支付支出-508228萬元,下級上解收入扣除上解上級支出1832663萬元,上年結轉57303萬元,一般債券轉貸收入448300萬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資金等2120000萬元),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45992萬元,一般債券轉貸支出353300萬元,一般債務還本、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支出952318萬元,支出共計4651610萬元,收支相抵,結余137581萬元。
(二)園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蘇州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00600萬元(其中:園區本級3915024萬元,蘇相合作區85576萬元),完成預算的100.8%,增長6.0%;2021年園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88039萬元(其中:園區本級2479093萬元,蘇相合作區208946萬元),完成預算的96.6%,增長16.9%。
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21年園區財政可用財力(含上年結轉、上級補助和一般債券轉貸收入等)合計3135087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00600萬元,中央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收入扣除上解上級支出-1726722萬元,上年結轉33582萬元,一般債券轉貸收入160500萬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資金等667127萬元),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88039萬元,一般債務還本、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支出353550萬元,支出共計3041589萬元,收支相抵,結余93498萬元。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3155739萬元,增長17.5%;政府性基金支出19742210萬元,下降6.1%。
(一)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4550676萬元,完成預算的123.4%,增長68.1%;政府性基金支出2045047萬元,完成預算的95.7%,下降15.9%。
2021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4550676萬元,加上轉移支付收入3497萬元、專項債券轉貸收入77000萬元、上年結轉收入39426萬元、調入資金660000萬元,收入共計5330599萬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045047萬元,加上專項債務還本支出80900萬元、調出資金2085399萬元、補助下級支出367656萬元,支出共計4579002萬元,收支相抵,結余751597萬元。
(二)園區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園區政府性基金收入2118623萬元(其中:園區本級1751375萬元,蘇相合作區367248萬元),完成預算的114.9%,增長46.7%;2021年政府性基金支出1956631萬元(其中:園區本級1768336萬元,蘇相合作區188295萬元),完成預算的99.7%,增長23.8%。
2021年園區政府性基金收入2118623萬元,加上轉移支付收入3059萬元、專項債券轉貸收入208200萬元、上年結轉收入235013萬元,收入共計2564895萬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956631萬元,加上專項債務還本支出48720萬元、調出資金177096萬元,支出共計2182447萬元,收支相抵,結余382448萬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收入596714萬元,增長95.6%;國有資本經營支出234645萬元,下降8.1%。
(一)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67966萬元,完成預算的100%,增長21.3%;國有資本經營支出67260萬元,完成預算的99.6%,增長16.1%。
2021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67966萬元,加上上年結余16105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27萬元,收入共計84198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67260萬元,加上補助下級支出35萬元,支出共計67295萬元,收支相抵,結余16903萬元。
(二)園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園區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08473萬元,完成預算的102.2%,下降33.9%;國有資本經營支出81426萬元,完成預算的100.0%,下降44.7%。
2021年園區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08473萬元,加上上年結余302萬元,收入共計108775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81426萬元,加上調出資金25000萬元,支出共計106426萬元,收支相抵,結余2349萬元。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5740343萬元,增長22.6%;社會保險基金支出4974138萬元,增長6.6%。
(一)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3761685萬元,完成預算的110.0%,增長239.5%;社會保險基金支出3067764萬元,完成預算的95.4%,增長237.7%。收支增幅較高的原因主要是2021年起,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全市統籌,收支均為全市數。
2021年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3761685萬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3067764萬元,收支相抵,結余693921萬元。
(二)園區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園區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98109萬元,完成預算的119.5%,增長5.0%;社會保險基金支出150525萬元,完成預算的101.3%,下降32.6%。
2021年園區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98109萬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150525萬元,收支相抵,結余47584萬元。
注:上述“四本預算”的收支為快報數,財政決算正在編制中,最終結果將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并按規定公開。
五、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截至2021年末,全市政府債務限額19417800萬元,政府債務余額15883634萬元。2021年新增債券1336300萬元,再融資債券937000萬元。政府債務余額控制在債務限額以內。
新增債券資金主要用途:棚戶區改造、公路、鐵路、市政建設652400萬元;醫療衛生、教育、文化支出533900萬元;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農業及農村建設150000萬元。
(一)市級政府債務情況
截至2021年末,市級政府債務限額3217000萬元,政府債務余額2201099萬元。2021年新增債券117000萬元,再融資債券55000萬元,債務還本143077萬元。政府債務余額控制在債務限額以內。
(二)園區政府債務情況
截至2021年末,園區政府債務限額1835100萬元,政府債務余額1381489萬元。2021年新增債券266500萬元,再融資債券102200萬元,債務還本132266萬元。政府債務余額控制在債務限額以內。
六、預算績效管理情況
2021年,我市進一步完善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建立以績效目標為先導的預算編制模式,推動績效目標設定與預算編制有機融合;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確保績效目標按期保質完成;通過自評價、再評價、重點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預算執行情況開展績效評價,并對評價結果有效運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一)市級預算績效管理情況
2021年,市級178個預算單位共編制558個項目績效目標,涉及預算資金1527700萬元,并對所有項目開展績效運行監控。對上一年度443個項目開展績效評價,涉及預算資金1364593萬元,其中156個項目由財政組織開展再評價和重點評價,評價結果為“優秀”的占39.1%、“良好”的占53.2%、“一般”的占7.7%。
(二)園區預算績效管理情況
2021年,園區24個預算單位共編制102個項目績效目標,涉及預算資金1354373萬元,并對所有項目開展績效運行監控。對上一年度164個項目開展績效評價,涉及預算資金2619249萬元,其中41個項目由財政組織開展再評價和重點評價,評價結果為“優秀”的占43.9%、“良好”的占56.1%。
七、2021年財政的主要工作
2021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積極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有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深化財政制度改革,預算管理科學精確
一是深度釋放減稅降費紅利,增強稅源經濟發展基礎。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邁上2500億元新臺階,繼續保持收入規模全國排名第四的位次,收入總量、增量全省第一,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二是提質增效優化支出,預算安排有保有壓。始終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按照10%的比例統一壓減行政事業單位公用經費;支出預算精準發力,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加大民生保障、經濟轉型升級等重點領域投入力度。三是預算績效管理實現全覆蓋。將所有預算項目和部門整體支出納入績效目標管理,構建多維度績效評價體系,推進預算績效一體化。四是嚴守底線,切實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做好債務相關資源統籌,為債務化解、重大項目建設提供保障,規范做好政府債券舉措,抓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
(二)堅守使命勇于擔當,融入國家戰略大局
一是慎始如終保障常態化疫情防控。支持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全民新冠病毒疫苗免費接種,加快構建人群免疫屏障;對發熱門診進行規范化改造,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二是更大力度服務好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實施。參與研究制定示范區先行啟動區財政專項資金辦法,市級財政三年預算安排50億元,支持示范區吳江片區建設。三是持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認真貫徹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等優惠政策,全年為全市企業降低綜合成本約350億元。四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落實第四輪生態補償政策,鞏固長江禁捕退捕成效,扎實推進后續長效管控工作。
(三)增強資金政策效能,服務城市創新發展
一是奮力推進“蘇州制造”“江南文化”雙品牌建設。重點支持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加快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步伐;落實“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動計劃,加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投入。二是積極引進“大院大所”,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推動蘇州大學“雙一流”建設發展,支持南京大學蘇州校區、中科大蘇州高等研究院建設;推動國家級省級科研院所、創新中心等重大載體落戶蘇州。三是精準施策,支持各類科技企業做大做強。持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扶持政策,完善企業分層孵化體系,推進中小型科技企業培育發展。四是財政金融聯動,高效服務實體經濟。設立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有效發揮產業投資先導集聚作用;推動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落地實施,為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開拓新渠道。
(四)健全財政保障機制,聚力增進民生福祉
一是推進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落實中央、省市“雙減”工作決策部署,做好中小學課后服務經費保障,完善全方位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加大新建、改擴建學校資金投入力度,持續擴大教育資源覆蓋面。二是持續做大做強優質醫療資源。保障好市疾控中心、市婦幼保健院、蘇大附一院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南醫大姑蘇學院學科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三是兜牢民生發展底線。健全多層次養老服務政策,支持適老化改造服務。深化低收入人口精準幫扶,城鄉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095元。四是定向施策,穩企穩崗穩就業。加快落實穩崗返還政策,全市共兌現穩崗返還資金6.4億元,惠及企業16.5萬戶。
(五)厚植生態宜居底色,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一是全面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支持中心城區架空線整治入地工程,助力生活垃圾分類長效制度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既有住宅的增設電梯逐步投入使用。二是保障好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認真抓好耕地保護提升,有效推動高標準農田全覆蓋和現代農業園區提檔升級。三是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力支持美麗鎮、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加大城鄉交通路網建設投入,確保“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四是構建新時代城市生態文明。高標準打造太湖生態島,推進生態涵養發展試驗區建設;積極開展生態治理戰略合作,支持實施陽澄湖水生植被修復等項目。
2021年財政預算工作在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但也要看到財政收入增速趨緩與剛性支出增長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部分項目預算執行進度偏慢、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還不夠高;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壓力進一步加大。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第二部分 落實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決議情況
2021年,在市人大常委會的指導下,我們認真貫徹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關于蘇州市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1年預算草案的決議》、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關于蘇州市2020年本級財政決算的決議》,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第三十八次會議《關于蘇州市2021年本級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要求,積極研究落實決議提出的相關意見建議,力求整改到位。
(一)加大收入統籌力度,提高財政保障水平
積極應對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的影響,科學組織財政收入。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出臺的支持產業發展、人才引進的各項政策,有效發揮財政專項資金、政府投資基金等政策功能,進一步構建基礎穩定、結構合理、效益良好的稅收來源。加強政府性資源統籌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的力度;強化部門和單位收入統籌管理,清理、盤活各類存量資金,增強財政保障能力,服務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事業建設發展大局。
(二)持續優化支出結構,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加大對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投入力度,重點扶持先導產業和新經濟發展。支持出臺促進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一代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數字貨幣等產業發展政策。設立總規模60億元的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加強對重點領域科技型初創期企業支持力度。繼續完善勞動就業、義務教育、基本養老、醫療衛生等民生保障體系,推動各類民生事業高水平發展,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發展最關鍵的地方。
(三)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增強預算執行約束力
不折不扣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厲行節約辦事業,建立節約型財政保障機制,嚴控“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等一般性支出。明確部門預算執行的主體責任,對部門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推動財政資金早落地、財政政策早見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完善預算項目庫管理,按照“常年開放、滾動循環、動態維護、擇優選用”的原則,強化項目庫在預算編制中的基礎性作用,推動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
(四)牢固樹立底線思維,防范政府債務風險
以全市債務風險等級轉入綠色區間為新起點,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主體責任。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加速化解隱性債務存量,靠前謀劃應對化債高峰。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完善政府債券項目儲備和申報機制,加強債券資金績效管理,有效提高債券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融資平臺公司經營性債務風險管控,堅決打好風險防控主動仗,持續加強全市政府性債務風險管控,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債務風險。
第三部分 2022年預算草案
一、2022年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
編制2022年預算的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繼續加強重大決策部署財力保障,合理安排支出預算規模,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預算執行和績效管理,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注重風險防控,不斷增強預算的標準化、約束力和可持續性。
(二)預算編制及管理的原則
1.依法合規
預算編制要符合《預算法》和國家其他法律法規的要求,充分體現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預算安排的各項支出內容、范圍、用途、標準等要符合國家宏觀調控目標和發展規劃、定額標準等有關規定和要求;要體現厲行節約、勤儉辦事的方針,嚴禁隨意擴大財政支出范圍、改變財政資金用途、提高財政支出標準等。
2.全面綜合
建立健全由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組成的全口徑預算體系。加強部門綜合預算管理,各部門各單位的財政撥款收支、經營收支和其他收支等各項收支全部列入部門預算統一編制,進一步提高部門預算的完整性。
3.民生優先
各項支出要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的原則,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進一步完善民生保障體系;嚴格落實減稅降費,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4.有保有壓
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圍繞“十四五”發展目標,加大科技創新、功能性基礎設施、實事項目的投入,注重項目資金籌措的合規性,更好發揮財政職能,促進全市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繼續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控降一般性支出,優先安排急需支出。
5.防范風險
科學合理管控債務規模,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嚴格按照政府債務管理要求,建立常態化償債機制,足額安排地方政府性債務還本付息支出,切實壓縮存量債務,化解債務風險。規范政府投資項目建設資金管理,保障重點項目建設持續穩步推進。
6.統籌平衡
強化四本預算及政府債券等資金統籌,全面盤活各方面財政資金;完善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對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完善項目庫建設,實施項目全周期管理。強化年度預算的約束性,提高預算執行進度。
二、2022年預算草案編制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草案(項目明細詳見附表)
匯總全市各縣級市(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和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草案,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比上年實績(下同)增長4.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不含上年結轉和上級補助等,下同)25196729萬元,比上年年初預算(下同)增長12.4%,其中用于民生改善的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比76.9%。
1.市級一般公共預算草案
2022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700000萬元,下降16.6%。
2022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3855714萬元,增長6.6%。支出安排的主要情況為:
教育支出415065萬元,增長6.7%。
科學技術支出305303萬元,增長14.5%。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127097萬元,下降6.2%。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21342萬元,下降0.5%。
衛生健康支出323786萬元,增長6.6%。
節能環保支出58019萬元,增長6.2%。
城鄉社區支出459244萬元,增長4.8%。
農林水支出171713萬元,增長8.5%。
交通運輸支出226103萬元,增長5.5%。
商業服務業等支出13840萬元,下降34.5%。
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36049萬元,增長3.0%。
住房保障支出340236萬元,增長17.5%。
糧油物資儲備支出7918萬元,下降32.6%。
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22年市級財政可用財力4620691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700000萬元,中央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收入扣除對下轉移支付支出-596765萬元,下級上解收入扣除上解上級支出2319251萬元,上年結轉、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一般債券轉貸收入等2198205萬元(其中政府性基金當年調入400000萬元);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3855714萬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和轉貸支出764977萬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2.園區一般公共預算草案
2022年園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4180000萬元(其中:園區本級4080000萬元,蘇相合作區100000萬元),增長4.5%以上。
2022年園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2558831萬元(其中:園區本級2366050萬元,蘇相合作區192781萬元),增長8.2%。支出安排的主要情況為:
教育支出640822萬元,增長24.1%。
科學技術支出487072萬元,增長4.7%。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67744萬元,下降2.7%。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4853萬元,增長5.7%。
衛生健康支出123055萬元,增長5.3%。
節能環保支出31920萬元,增長8.0%。
城鄉社區支出414446萬元,下降3.5%。
農林水支出33068萬元,增長2.9%。
交通運輸支出10205萬元,增長6.8%。
商業服務業等支出14730萬元,增長30.5%。
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2022萬元,下降20.6%。
住房保障支出23927萬元,下降5.3%。
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22年園區財政可用財力2651001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4180000萬元,中央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收入扣除上解上級支出-2055000萬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調入資金526001萬元;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為2558831萬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92170萬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草案(項目明細詳見附表)
202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19978767萬元,下降13.7%;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19158993萬元,下降2.6%。
1.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草案
2022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2658606萬元,下降41.6%。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2154376萬元,下降6.9%。
2022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2658606萬元,動用上年結余660000萬元,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2814376萬元(其中:上年結余安排償債準備金660000萬元),專項債務還本支出104230萬元,結余400000萬元擬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
2.園區政府性基金預算草案
2022年園區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2461600萬元(其中:園區本級2010000萬元,蘇相合作區451600萬元),增長16.2%;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2249034萬元(其中:園區本級1915280萬元,蘇相合作區333754萬元),增長28.0%。
2022年園區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2461600萬元,動用上年結余190000萬元,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2249034萬元,專項債務還本支出274720萬元,結余127846萬元擬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項目明細詳見附表)
2022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617221萬元,增長3.4%;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354057萬元,增長74.5%。
1.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
2022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93526萬元,增長37.6%;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59619萬元,下降4.5%。
2022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93526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59619萬元,收支相抵,結余33907萬元。
2.園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
2022年園區本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73400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53400萬元,下降6.3%。
2022年園區本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73400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53400萬元,結余20000萬元擬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草案(分險種明細詳見附表)
2022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6193796萬元,下降1.8%;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5421285萬元,增長2.5%。
1.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草案
2022年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4492825萬元,增長0.4%;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3714381萬元,增長7.5%。
2022年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4492825萬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3714381萬元,收支相抵,結余778444萬元。
2.園區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草案
2022年園區本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107185萬元,下降8.6%;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93426萬元,增長16.1%。
2022年園區本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107185萬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93426萬元,收支相抵,結余13759萬元。
(五)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安排說明
截至2021年末,全市一般債務余額6638585萬元,2022年應還本金1300600萬元,應付利息239100萬元;專項債務余額9245049萬元,2022年應還本金1027500萬元,應付利息316000萬元。
1.市級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安排說明
截至2021年末,市級一般債務余額1008777萬元,2022年應還本金230577萬元,應付利息36749萬元;專項債務余額1192322萬元,2022年應還本金244230萬元,應付利息39987萬元。
2.園區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安排說明
截至2021年末,園區一般債務余額657592萬元,2022年應還本金92170萬元,應付利息25430萬元;專項債務余額723897萬元,2022年應還本金274720萬元,應付利息25100萬元。
第四部分 2022年財政重點工作任務
2022年,全市財政工作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建設展現“強富美高”新圖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這一奮斗目標,按照“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的要求,落實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加強財政資源統籌,保持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優化支出結構,提升支出效益,深化預算管理改革,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增強財政可持續性,著力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抓牢抓實收入組織工作
切實加強對經濟運行的分析研判,會同稅務部門做好稅源經濟分析和稅源培植工作;抓好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稅收征管,做到依法征收、應收盡收,全力以赴完成2022年各項收入目標,確保收入規模和結構不失速、不失衡,努力保持在全國全省的排名位次。嚴格落實國家出臺的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確保減稅降費政策紅利落地見效。注重財政政策的精準性、可持續性,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精準“滴灌”,推動各類扶持政策一鍵直達企業。
二、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發揮財政政策積極作用
重點支持打造高水平創新集群,做強做優姑蘇實驗室,加快打造“一區兩中心”,支持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等一批創新載體建設,形成更多標志性科創成果。支持加快培育壯大新興動能,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支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聚焦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大平臺,積極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優化企業創新全過程服務管理,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最新優惠政策。持續營造科技金融生態圈,引導更多金融資本投入科技創新領域。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聚焦實現高水平共同富裕,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圍繞人民所需所憂所盼,繼續加大教育、醫療、養老、就業、住房保障、人居環境等方面的投入,穩步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標準化建設。加強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眾的保障托底,堅決兜住基本民生底線。聚焦城市發展內涵,推動城市功能和品質不斷優化,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重點支持實施太湖生態保護、長江大保護、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支持深入打好水氣土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優化群眾生活居住環境。
四、推進預算改革創新,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堅持科學理財,加強制度創新,圍繞預算編制、執行等主要環節,強化管理。全面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嚴把事前績效關口、強化事中績效監控、加強事后績效評價,對項目、資金、政策實行穿透式、全過程、全周期績效管理,不斷提升投入產出效益。優化財政投入模式,加強財政金融聯動,支持設立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基金,放大財政資金“乘數效應”。發揮金融國資功能作用,鼓勵金融國企做強做優,提升立足蘇州、服務蘇州的能力和水平,促進金融、科技、產業、稅收、投資高水平循環。
五、牢固樹立底線思維,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
始終堅持“防風險、守底線”,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意識,提前謀劃化債資金,加大債務化解力度,著力優化債務結構,大力化解隱性債務,合理控制經營性債務。加強鎮級債務分類管理,完善區鎮協同的償債準備機制,有序推進鄉鎮債務化解工作。優化政府投融資模式,規范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嚴格規范融資機制,確保全市政府債務處于綠色風險等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