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在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上
市財政局局長 劉小玫
第一部分 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56.81億元,增長5.5%,稅比8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21.28億元(含上年結轉、上級補助等,下同),增長1.3%,其中用于民生改善的城鄉公共服務支出2124.9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1%,比去年提升0.1個百分點。
(一)市級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14億元,完成預算的93.1%。
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23年市級財政可用財力417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14億元,下級凈上解262.2億元,一般債券轉貸凈收入19.35億元,上年結轉19.27億元,政府性基金調入42.04億元,其他調入9億元。
安排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412億元,其中: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4.65億元,完成預算的96.6%,對下凈補助58億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19.35億元。
收支相抵,結余5億元,擬結轉下年使用。
(二)園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園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1.11億元,完成預算的100.5%。
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23年園區財政可用財力328.16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1.11億元,扣除上解上級凈支出155.68億元,加上一般債券轉貸凈收入9.72億元,上年結轉8.24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調入資金54.77億元。
安排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315.42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3.7億元,完成預算的95.8%,一般債務還本支出等21.72億元。
收支相抵,結余12.74億元,擬結轉下年使用。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401.17億元,下降19.3%。政府性基金支出1622.33億元,下降11%。
(一)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245.36億元,完成預算的133.5%,加上專項債券轉貸凈收入56.24億元,上年結轉67.82億元,上級補助收入0.82億元,合計370.24億元。
市級政府性基金支出181.16億元,完成預算的98.4%,加上專項債務還本支出20.52億元,上解上級支出2.7億元,補助下級支出60.7億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42.04億元,合計307.13億元。
收支相抵,結余63.11億元,擬結轉下年使用。
(二)園區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園區政府性基金收入199.64億元,完成預算的94.3%,加上專項債券轉貸凈收入16.37億元,上年結轉77.26億元,上級補助收入1.63億元,合計294.9億元。
園區政府性基金支出215.06億元,完成預算的79.2%,加上專項債務還本支出4.87億元,上解上級支出2.26億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34.78億元,合計256.97億元。
收支相抵,結余37.93億元,擬結轉下年使用。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收入49.23億元,下降42.3%。國有資本經營支出23.06億元,下降14.1%。
(一)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8.39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加上上年結轉1.72億元,合計10.11億元。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10.11億元,完成預算的99.9%。
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二)園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園區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0.31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園區國有資本經營支出6.88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加上調出資金3.43億元,合計10.31億元。
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652.77億元,增長8.6%。社會保險基金支出705.05億元,增長36.6%。
(一)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513.74億元,完成預算的101.7%。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支出559.07億元,完成預算的97.9%。
收支相抵,當期缺口45.33億元,擬動用歷年結余彌補。
(二)園區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園區社會保險基金收入8.37億元,完成預算的133.6%。社會保險基金支出9.15億元。
收支相抵,當期缺口0.78億元,擬動用歷年結余彌補。
注:上述“四本預算”的收支為快報數,財政決算將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并按規定公開。
五、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2023年新增債券300.62億元,再融資債券180.94億元。截至2023年末,政府債務余額2046.12億元,控制在債務限額2202.04億元以內。
(一)市級政府債務情況
2023年新增債券41.23億元,再融資債券34.36億元,債務還本支出39.87億元。截至2023年末,政府債務余額255.65億元,控制在債務限額273.53億元以內。
(二)園區政府債務情況
2023年新增債券12.87億元,再融資債券13.22億元,債務還本支出13.23億元。截至2023年末,政府債務余額180.31億元,控制在債務限額192.42億元以內。
六、預算績效管理情況
(一)市級預算績效管理情況
2023年市級預算單位對131個新增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對5069個項目和368個部門整體支出編制績效目標,涉及預算資金533.24億元;對所有納入績效目標管理的資金開展績效運行監控;對上一年度5536個項目和367個部門整體支出開展績效自評價,財政部門對其中282個項目組織開展再評價和重點評價,評價結果為“優秀”的占43.3%,“良好”的占54.6%,“一般”的占1.4%,“差”的占0.7%。
(二)園區預算績效管理情況
2023年園區本級預算單位對4個到期的專項資金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對1745個項目和179個部門整體支出編制績效目標,涉及預算資金498.1億元;對所有納入績效目標管理的資金開展績效運行監控;對上一年度1810個項目和188個部門整體支出開展績效自評價,財政部門對其中104個項目組織開展再評價和重點評價,評價結果為“優秀”的占38.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11.5%。
七、2023年財政預算主要工作
2023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優化支出結構,切實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力促進經濟總體回升向好。
(一)優化財政收支管理,增強民生保障能力
堅持做實做細收入組織工作,全年財政收入量質齊升。嚴格壓減一般性支出,持續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發展體系,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持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適時提高社會救助和困境兒童保障標準,強化一老一小關愛保護。完善“三保”執行動態監控和風險預警機制,加大財力下沉力度,兜牢基層“三保”底線,確保財政可持續運行。
(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提升政策資金效能
深入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扎實推進省市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落地見效,不折不扣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有效發揮財政服務保障職能,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應。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加大資金投入,重點支持蘇州實驗室、創新型企業建設。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和先進材料等領域,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聚焦擴大內需和穩定外貿,優化財政支持政策和投資項目資金安排。
(三)財政金融協同聯動,引領資本高效賦能
進一步完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推動普惠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小微貸”“信保貸”全年累計支持企業融資超650億元,蘇州成功入選2023年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重點圍繞產業升級,加大國有投資平臺投資力度,蘇創投合作設立國家級基金規模超200億元,帶動社會資本在蘇投資超220億元。
(四)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激發財政內生動力
在醫療、教育和通用辦公領域逐步開展政府集中采購,發揮規模效應、降低采購成本。對政府購買公交服務、軌交3號線和蘇州博物館三個項目開展成本績效管理,優化財政資金配置。加快“數字財政”建設,以數字化管理的理念,加強財政、政務和企業數據集聚共享,用數據構建“資金、資產、資本、資源”的“四資”管理評價體系,提高財政數字化管理能力。
2023年財政預算工作在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但也要看到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壓力進一步加大。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第二部分 2024年預算草案
一、2024年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堅持厲行節約和零基預算的原則,增強重大戰略任務的財力保障,將有限的資金用于重點項目和民生領域。一是加強資源統籌,確保收支平衡。加大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爭取力度,建設類項目按照“應債必債”的原則籌集資金。二是嚴格保障次序,優化支出結構。優先保障“三保”支出、在建工程、城市維護和還本付息等剛性支出需求。三是堅持厲行節約,控制支出規模。公用經費、運轉類和部門事業發展類項目除剛性支出外壓減10%;節慶、展會活動費壓減50%。四是梳理專項資金,聚焦扶持重點。全面梳理專項資金明細,對各類補貼逐項細化政策條件和補貼標準,取消一些小而散的補貼,集中財力辦大事。
二、2024年預算草案編制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草案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同口徑增長4%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2483.18億元(不含上年結轉和上級補助等,下同),增長2.4%。
1.市級一般公共預算草案
2024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65億元,與上年實績基本持平。
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24年市級財政可用財力409.6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億元,下級凈上解252.39億元,一般債務轉貸凈收入1.24億元,上年結轉5億元,政府性基金調入和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85.97億元。
安排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409.6億元,其中: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75.13億元(含市對區縣專項轉移支付),對下凈補助33.22億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1.25億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2.園區一般公共預算草案
2024年園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415億元,較上年實績同口徑增長4%以上。
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24年園區財政可用財力292.01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5億元,扣除上解上級凈支出202.58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調入資金79.59億元。
安排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292.01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9.21億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2.8億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草案
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1351.33億元,下降3.6%;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1345.76億元,下降16%。
1.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草案
2024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128.11億元,動用上年結余63.11億元,合計191.22億元。
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137.46億元,上解上級支出1.38億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52.38億元,合計191.22億元。
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2.園區政府性基金預算草案
2024年園區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269.05億元,動用上年結余及調入資金37.56億元,合計306.61億元。
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242.21億元,上解上級支出3.2億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61.2億元,合計306.61億元。
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
2024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38.05億元,下降22.7%;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17.5億元,下降18.2%。
1.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
2024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7.75億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7.05億元。
收支相抵,當期結余0.7億元,擬結轉下年使用。
2.園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
2024年園區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6.89億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6.89億元。
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草案
2024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657.62億元,同口徑增長12.2%;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660.4億元,同口徑增長12.2%。收支相抵,當期缺口2.78億元,擬動用歷年結余彌補。
1.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草案
2024年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552.33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551.23億元。
收支相抵,當期結余1.1億元,擬結轉下年使用。
2.園區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草案
2024年園區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2.68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2.82億元。
收支相抵,當期缺口0.14億元,擬動用歷年結余彌補。
(五)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安排說明
2024年全市一般債務還本支出46.86億元,利息支出24.25億元;專項債務還本支出150.63億元,利息支出48.47億元。
1.市級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安排說明
2024年市級一般債務還本支出1.25億元,利息支出3.3億元;專項債務還本支出16.16億元,利息支出5.55億元。
2.園區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安排說明
2024年園區一般債務還本支出2.8億元,利息支出2.5億元;專項債務利息支出3.72億元,無需償還本金。
第三部分 2024年財政重點工作任務
2024年,全市財政工作將嚴格按照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要統籌財政資源,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要繼續堅持過緊日子、優化支出結構、強化績效管理、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一、圍繞蘇州智造,支持做優做強實體經濟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全方位支持推進新型工業化。落實好先進制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統籌運用專項資金、政府采購、首臺(套)重大裝備認定獎勵等政策,加大對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圍繞“1030”產業體系建設,加強財政與金融、人才、產業、科技、環保等政策協同發力,加快推動蘇州制造向創新、智能、綠色、安全的方向邁進。
二、聚焦民生保障,全面改善公共服務質量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可及性均衡性。優化就業、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政策,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打造全齡友好型城市。完善養老、育幼等舉措,高質量實施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強化低收入人群托底保障水平,更大力度促進富民增收,扎實推進高水平共同富裕。
三、強化全市統籌,服務城市功能提檔升級
積極落實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推進蘇州北站樞紐建設,強化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與周邊城市和區域間互聯互通,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強老城與新城聯動,加快推動新城提檔升級,老城有機更新,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
四、優化體制機制,穩步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聚焦稅收經濟分析、培育優質稅源、服務企業發展,健全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保障機制,構建財政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關系。推進零基預算改革,優化各類財政支出標準,梳理整合專項資金政策,開展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加強數字財政建設,推進財政管理法治化、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水平。推進集中采購提點擴面,實施政府性投資基金績效管理,建立新型投融資機制等各項改革創新,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五、堅守底線思維,保持財政持續平穩運行
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扎實抓好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持續壓降融資成本,將政府性債務規模控制在合理區間。加強基層財政運行情況監測,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積極防范基層財政運行風險,確保全市經濟社會平穩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