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熟如何通過智慧農業提升生產效率?
常熟廣泛應用物聯網、5G、北斗導航等技術:
智能監測:董浜鎮利用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控溫濕度、光照等環境參數,實現水肥精準灌溉,減少30%化肥使用。
機械化作業:北港村引入葉菜收割機、搬運機等設備,效率達人工10倍,韭菜畝產超5000公斤。
無人化田間管理:海虞鎮5G示范區通過土壤墑情監測系統與無人機巡田,實現稻米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
2.常熟在生態循環農業中有哪些創新模式?
“三水”循環模式:朱家橋村通過稻田“雙養”(養地、養鴨)技術串聯水稻、水產、水禽產業,養殖廢棄物回用減少污染,水稻化肥使用量顯著降低。
農牧結合:海虞鎮構建“養殖廢棄物還田—稻米生產—飼料供應”循環鏈,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升稻米品質。
3.科技如何助力常熟三產融合發展?
品牌化與產業鏈延伸:虞盛合作社打造“虞盛大米”品牌,覆蓋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年貢獻村級財力約100萬元。
農文旅融合:沙家浜片區依托“蘆蕩火種”IP,開發田園會客廳、紅色美麗鄉村等項目,形成“食住購娛研學”一體化體驗。
電商與溯源系統:董浜鎮通過“互聯網+訂單農業”對接盒馬鮮生等平臺,蔬菜貼溯源碼實現全程可追溯。
4.常熟如何培養農業科技人才?
校企合作:與南京農業大學、常熟職教中心合作,開展訂單式職業農民培訓,培育新型農業經營者。
科技入戶工程:每月定期舉辦農業技術講座,發展2000余戶科技示范戶,推廣新技術。
5.政策如何支持科技強農?
項目扶持:蘇州市科技局立項支持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如“三水”循環農業),常熟設立無人農業試驗區等示范場景。
資金與平臺建設:投資建設智能溫室、區域性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推動7個服務中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