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千年古鎮滸墅關,一秒穿越“運河明珠”的古今奇遇!近日,“滸墅尋蹤·穿越古今”滸墅關文旅漫游記線路正式上線,即日起至9月底,市民可以至不同點位,進行實地漫游打卡,有機會獲得文創禮品和實物勛章。
老建筑“活”成網紅地標,舊時光“釀”成舌尖美味,連石板路都藏著故事……蘇州高新區滸墅關召集青年旅游博主、探店達人等力量,全新定制文旅漫游記線路,帶領大家沉浸式打卡,穿越古今,探索運河文化。在第一屆文旅漫游線路的基礎上,升級打造兩條特色線路:“滸關初見”自由線與“御覽滸關”皇家線,點位增至37處,涵蓋歷史建筑、文物點位、旅游景區、各大商超等文旅地標。
既有明代董公堤的千年風華,也有民國老廠房的文藝新生;既能漫步大運河畔聽濤聲觀櫓影,又能鉆進咖啡館、夜市集、非遺工坊里“撒野”。滸墅關南橋、北橋、文昌閣、蘇州蠶桑文化公園、蠶里街區、永旺夢樂城等項目都設置了特色打卡點位。市民可以至不同點位,與主題立牌互動合影留念,進行實地漫游打卡,通過手機小程序上傳照片進行打卡,完成后即可獲得“自由探險者”“御道趣游俠”“文化體驗官”等不同級別稱號,并獲得文創禮品和實物勛章。
“滸關初見”自由線包括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陽山草堂、植物園景區等。其中,陽山草堂位于大陽山腳下,是明代嘉靖年間岳岱隱居在陽山西白龍塢時所建。如今恢復重建的陽山草堂,讓游客得以在此體驗古人的雅致生活。草堂附近還有櫻花樹環繞,茶室前后有成排的茶樹,是品茶賞景的好去處。
“御覽滸關”皇家線包括滸墅關南橋北橋、蘇州蠶桑文化公園、文昌閣、董公堤、蠶里街區等歷史人文景點。2018年,大運河滸墅關段建成雙層步行橋(滸關南橋、北橋),橋高9米,下層設公共空間及便民設施,上層引入咖啡簡餐業態。2023年,依托兩橋地理與建筑特色,打造蘇州市首個運河主題藝術文化空間,實現橋梁保護與功能活化。
蘇州蠶桑文化公園前身為1920年江蘇省立女子蠶業學校舊址,現存西陵堂、催青樓兩棟百年建筑。公園以“修舊如舊”復原民國建筑風貌,青磚灰瓦與紅磚立面交織中西風格,重現近代蠶學教育場景。作為滸墅關運河文旅核心地標,園區常態化舉辦非遺旗袍展、公共藝術活動。
董公堤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由董子策主持修筑,替代舊堤成運河要道;萬歷二十四年(1596)繼任主事董漢儒加固堤岸。后人為紀念兩董姓官員功績命名此堤,董其昌撰《滸墅關修堤記》記其事,3位董姓名人善舉隨碑文流傳,成為運河文化印記。
蠶里街區包括5棟民國時期保留建筑(大有蠶種場遺留)和4棟新建建筑。這些擁有近90年歷史的民國建筑,已經成為一座展示桑蠶文化的展覽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