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系統擘畫了未來五年發展愿景,為新征程上推進各項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全會勝利閉幕,猶如浩蕩東風,在江南水鄉激起層層波瀾。連日來,蘇州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紛紛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滿懷信心、鼓足干勁、乘勢而上,加快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為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多作貢獻。
以人民為中心,實現城市內涵式發展
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是推動全會精神落地生根的題中之義。
城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間。要實現“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更加需要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動產業升級、人口集聚與城市建設良性互動,實現城市內涵式發展,讓城市更加宜居、創新、智慧、綠色、人文、韌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錢毓靜表示,將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緊扣“人民城市”這一核心要義,堅持以安全為錨、產業為軸、民生為本,完成好下一階段城市更新工作重點任務。
“作為縣域發展的排頭兵,昆山將以‘產城人融合’的片區化更新為抓手,積極推進老城區煥新、新片區塑形、全領域激活。”昆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時永剛表示,昆山已劃定了功能互補、特色鮮明的重點更新片區:青陽港花園中央商務區聚焦總部經濟與高端服務,打造產城人深度融合的現代化中央活力區;玉山歷史文化片區著力文化傳承與街區復興,依托文商旅融合發展,打造市民喜愛、充滿青春活力與先鋒文化的城市精神傳承地;正儀戲曲文化片區突出昆曲活態傳承,建設國家級文化創新示范區;大漁灣科創先導區踐行“生態+創新”理念,營造科創人才集聚地;錦繡客廳·立訊科學園將推動低效工業用地增效與產業社區建設。
推進古城保護更新,是實現城市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內容。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立足蘇州豐厚的文化資源稟賦優勢,進一步深化落實“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的重大要求,全力打造歷史文化保護利用“蘇州樣板”。“兩年來,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形成古城保護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姑蘇區平江街道黨工委書記潘家棟表示,平江街道將結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中心+”“文化+”“數字+”策略,持續探索歷史文化保護與現代城市發展相融合的新路徑,讓千年古城在新時代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奮力書寫好“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的時代答卷。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社會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蘇州高新區社會事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全會精神為指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真抓實干推進民生與醫療事業高質量發展,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服務實效。在醫療衛生領域,錨定內涵發展與體系優化雙目標,著力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區域醫療核心競爭力,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在民生保障領域,推進養老服務綜合體和社區老年食堂(助餐點)建設,推動托育服務進社區、進單位、進幼兒園,全方位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讓民生溫度直抵人心。
以產業為支撐,激活城市發展新動能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
全會提出,要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朱永明表示,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倉港區將聚焦“一區一極”建設,充分用好港口資源優勢,以臨港先進制造業與沿江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為發展引擎,全面推進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轉型升級,打造江蘇“美妝港灣”等新的經濟增長極,力爭在“十五五”期間,為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太倉樣本作出更大貢獻。
全會提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蘇州素以經濟文化“雙面繡”著稱,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大有可為。“我們將高水平打造中華文化傳承創新展示窗口,建設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國際旅游目的地。”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朱艷表示,要深入推進江南水鄉古鎮申遺,爭創國家級江南文化(蘇州片區)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非遺傳承體驗新空間,深化“美遇蘇州”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愛樂之城”,推動更多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同時,積極構建“文旅+百業”生態圈,做優“太湖一號公路”等特色亮點,提供更多高品質文旅產品和服務,不斷提升蘇州的城市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
農業農村現代化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和成色。近年來,蘇州聚焦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發布全國首個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標體系,實施兩輪“三年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產生了全國性影響。“全會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讓我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寧春生表示,將進一步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以科技強農為引領,持續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以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組團式開展鄉村建設為理念,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以深化集成改革、強化聯農帶農為導向,不斷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能,努力走出一條水平更高、內涵更全、特色更鮮明、示范引領性更強、“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蘇州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同樣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吳中區甪直鎮副鎮長朱賀表示,將以更堅定的決心、更務實的舉措、更創新的機制,緊扣《澄湖甪直鄉村振興片區化發展規劃》要求,以鄉村振興澄湖片區綜合提升為抓手,推動環澄湖片區成為長三角“水八仙”主題鄉村旅游目的地、高品質生態田園生活引領區,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鄉村風貌煥然一新、治理效能顯著提升、農民生活更加富裕,全力繪就新時代“魚米之鄉”的甪直新畫卷,為長三角鄉村振興提供可借鑒的“甪直樣本”。
以綠色為基底,塑造城市發展新風貌
綠色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
全會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落實全會精神,關鍵在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源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與綠色低碳轉型一體推進、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與守牢生態安全底線兩手并重、落實責任嚴格監管和政策激勵創新示范協同發力、科技創新與治理模式有機融合。”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金春林表示,將始終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示范標桿,持續加大污染防治攻堅力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努力讓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立足“園林之城”“公園城市”“國際濕地城市”建設基礎,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曹光樹表示,將圍繞城市更新、激發全民綠色創新創造活力,系統推進園林綠化事業高質量發展。在園林保護與活化方面,進一步完善覆蓋全市的園林名錄體系,升級“拙政問雅”等夜游IP,持續舉辦國際交流活動,將園林保護經驗轉化為全球遺產教育案例。在公園體系建設方面,深化口袋公園、城市公園、郊野公園、自然公園“四級公園體系”建設,延續“門前花園”社會共建模式,讓“花漾蘇州”品牌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在生態治理方面,全面推行林長制,持續強化古樹名木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實施森林濕地生態補償制度,激發全民參與生態建設的活力。
吳江太湖新城守護著太湖這一生態寶庫,坐擁24.4公里生態岸線和54.1平方公里太湖水域。“我們堅決把太湖治理這一‘國之大者’時刻放在心上、干在實處,不斷提升太湖生態環境質量。”吳江太湖新城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顧全表示,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托太湖秀美風光,布局完善東太湖驛站體系,不斷升級東太湖S灣便民功能、文旅業態,促進文體旅商融合發展,在好風景的地方培育新經濟,把生態優勢轉化為增進民生福祉、優化營商環境、賦能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帶動城市活力提升、人才集聚、產業壯大,以新的發展實績為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