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算法變成在全球道路上奔跑的無人車,把留學“背回”的產品賣到全球……企業的夢想有多大,蘇州工業園區的舞臺就有多大。
從“第一筆啟動資金”到“第一張開放路權牌照”,再到“第一次貸款危機”,企業的發展歷程拼出了園區“全生命周期”營商服務的畫像。這里不僅給政策,更給場景;不僅給場景,更給陪伴;不僅給陪伴,更給確定性。
主動精準匹配政策,為企業注入“啟動力”
2021年,自動駕駛賽道進入“冷靜期”,而九識智能卻要在最燒錢的階段把Demo車升級為量產車。
創始人帶著團隊跑了全國十多個城市,最終把企業落在了蘇州工業園區。“我們看重的不僅是長三角汽車供應鏈,更是園區和新加坡合作的‘海外基因’——我們需要一條能把產品快速送向全球的跳板。”九識智能相關負責人譚慧霞回憶。
讓九識吃下“定心丸”的,是園區招商團隊遞過來的一份“重大領軍人才政策包”:辦公場地三年免租、1000萬元園區領軍創投投資、最高500萬元的領軍啟動資金……2022年,企業提前完成首批車規級底盤下線,不久即收到第二期補貼到賬。“我們甚至沒遞申請,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主動找到我,提醒我下一筆補貼的申請。”譚慧霞說。
“雪中送炭”背后是貼心的專屬服務,讓政策兌現與企業研發節奏同步。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的政策AI匹配機制可以生成企業專屬政策定制報告,“政策大腦”根據已注冊認證企業的信息及數據生成,面向企業提供精準政策建議。
近年來,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不斷升級“政策總入口”惠企政策集成服務平臺,各級扶持政策按照企業導向進行顆粒化解構,并定期推送“企服月歷”,破解企業對政策“找不到、不了解、看不懂”的痛點難點。
在這里,企業很難錯過符合自己發展需求的申報時機。針對科技攻堅、人才服務、產業轉型等重點工作,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通過專家顧問一對一輔導、服務團隊多對一咨詢的聯動機制持續優化政策申報流程,提升服務響應效率,確保各項扶持舉措精準觸達、高效落地。
這些都為企業的快速起步和擴張提供了大力支持,助力創新主體心無旁騖聚焦研發、加速成長,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率先開放應用場景,為企業打造“試煉場”
自動駕駛最怕的不是技術,而是“上不了路”。2022年,園區為九識智能無人物流車在獨墅湖核心區開放了“路權測試”。
四個字寫起來簡單,背后卻是園區無數次專題調度、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自動駕駛需真實路況驗證,園區魄力十足地開放了獨墅湖周邊區域,允許我們的車輛進行常態化運營測試,這在全國范圍內都屬于領先之舉。”譚慧霞表示,“這里早晚高峰的路況為產品優化提供了最佳場景。”
真實場景是最好的“磨刀石”。九識智能在復雜的真實路況中積累了大量寶貴數據。譚慧霞坦言,對于其技術沉淀和后來成為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品牌“早期是非常關鍵的”。
如今,企業以88%的市占率穩居全國城配無人車賽道第一,近期拿下中國郵政7000臺超級大單。譚慧霞感慨:“如果沒有園區敢為人先的魄力,我們還在封閉園區里做‘演示’,永遠長不出商業化肌肉。”
以開放的心態提供真實的應用場景和包容審慎的監管,為企業核心技術的迭代和商業模式的驗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撐。
一直以來,園區以“三個一”服務體系精準服務企業發展的每個階段——線下一站辦理、線上一網通服、訴求一次辦結,聚焦政務服務、企業服務、產業服務創新融合,園區行政審批局近年來持續構建涉企服務“線下一張網、線上一平臺、訴求一閉環”機制,并于今年全面升級“企業綜合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精準服務。
在線下,園區打造了以市民服務中心為核心、綜合服務驛站為延伸的“1+N”企業綜合服務網絡,讓企業“進一扇門、辦所有事”;在線上,園區創新打造“一網通辦·企業服務”,全國首創“AI服務總入口”、“多用戶管理體系”、高效集成專區服務、個性定制用戶面板等舉措,實現企業內各類角色精準授權。
服務全生命周期,做企業的“暖心合伙人”
如果說九識的故事是“扶上馬、送一程”,那么知至科技則驗證了園區“全程陪跑”的溫度。2023年5月,這家做激光雷達掃描儀的“小巨人”資金周轉出現狀況,面臨停擺,而價值300萬元的歐洲訂單正進入交付倒計時。
“當時第一反應是撥打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熱線,本來沒抱希望,畢竟不是政策咨詢。”聯合創始人李夢回憶。令她意外的是,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與載體科技公司迅速聯動,不出一天就解決了貸款問題。
“企業訴求不區分大小,只要撥一次電話就啟動‘首問負責+內部流轉’機制。”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倪興明介紹,中心年均受理3萬件訴求,99.9%實現“最多來一趟”,平均辦結時限3個工作日。
同樣有求必應的還有行政審批局。2023年,知至科技計劃在歐洲設立銷售公司,需要快速拿到境外投資備案。
通過ODI綠色通道,企業順利在海外設立了公司,同步準備海外辦展。“征戰”海外前,科技公司出場地、出人力、出資源,辦了一場產品發布會,讓知至科技及其產品迅速進入大眾的視野。“早出海意味著搶得先機,這份支持讓我們非常感動。”李夢說。
作為全國跨境雙向投資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園區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抓手,聚焦企業出海實際需求,整合政府、市場、海外機構等多方資源,創新推出“企業出海一件事”服務模式,為企業出海提供全方位保障。
圍繞企業出海前、中、后全流程,園區系統搭建“五個一”服務體系,即組建一支專業服務隊伍、打造一個線上服務專區、設置一批線下服務站點、建強一個社會化矩陣、搭建一系列賦能平臺,為企業提供出海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園區在全國率先推出“企業出海”“首店開設”等特色主題,累計上線“一件事”主題124項,年辦件量超10萬件。企業群眾辦事跑動次數減少77%,提交材料減少59%,時間環節壓縮70%。
從“活下去”到“走出去”,知至科技三年間相繼拿到省級和國家級榮譽,產品出口27國。“園區不是房東,是合伙人,你焦慮時他給你方法,你奔跑時他給你賽道。”李夢如此總結。
九識智能與知至科技的成長軌跡,只是園區19萬家經營主體的縮影。園區把“用戶思維”寫進每一次政策兌現、每一次場景開放、每一次幫辦代辦,讓企業從“第一公里”到“最后一程”都能感受到有溫度、有力度的陪伴。
如今,園區正以“全鏈條響應、全周期陪伴、全球化賦能”的服務體系,持續擦亮“親商服務”的金字招牌,讓更多創新種子長成參天大樹,讓更多中國智造走向世界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