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這五年,蘇州把法治深深刻進城市基因: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普法就跟進到哪里;群眾需求出現在哪里,精準普法就延伸到哪里;江南文脈流淌到哪里,法治文化就浸潤到哪里。
從“關鍵少數”到“絕大多數”,從“紙面條文”到“身邊場景”,從“普法活動”到“城市氣質”,蘇州以系統性重塑、數字化賦能、分眾化供給,讓法治成為營商環境的“硬內核”、社會治理的“穩定器”、百姓生活的“幸福碼”,法治已成為蘇州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和最具辨識度的城市名片。
服務大局,普法始終跟著中心工作走
“八五”普法這五年,恰逢“十四五”規劃時期,蘇州市委、市政府從“十四五”規劃之初,就把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部署,列入高質量發展年度考核,并于2021年11月出臺了“八五”普法規劃。
“‘十四五’規劃和‘八五’普法規劃,為全市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益冰表示,五年來,普法工作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蘇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了堅實的法治根基。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蘇州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專項行動,聚焦產權保護、公平競爭、激發經營主體活力、防范化解風險等關鍵環節,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面向數字經濟、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開展前瞻性、引導性普法,助力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并緊扣“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大保護等在蘇落地,加強區域協同普法,讓法治成為投資興業的“定心丸”。
蘇州出臺全國首個關于基層法治建設的地方性法規《蘇州市基層法治建設條例》,并大力宣傳貫徹,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
“八五”普法期間,蘇州主動融入鄉村振興片區化發展,打造澄淀、環太湖等8個法治鄉村示范片區,推動跨村聯建、資源共享,提升協同治理能力;在全市開展鄉村治理“積分制”試點。
蘇州還實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開展“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全市累計培育村(社區)“法律明白人”約2萬名,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在基層民主法治示范創建方面,蘇州對國家級和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實施動態管理,推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共有20個村(社區)被命名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3個鎮、17個村被命名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村,數量居全省前列。
精準滴灌,公民法治素養大躍升
“作為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八個試點地區之一,蘇州持續發力,全面實施國家工作人員‘尊法賦能’、青少年‘學法護航’、經營主體‘守法致遠’、村(居)民‘用法安居’四大行動,推動公民法治素養整體躍升。”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睿介紹。
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蘇州始終把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擺在突出位置,出臺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制度,形成“共性+個性”學法清單體系;健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和憲法宣誓等制度,舉辦“法治開講”等專題講座,推動學法考評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實現學法用法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蘇州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將法治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各階段。全市871所中小學實現法治副校長100%覆蓋,配備1075名法治副校長;每年舉辦“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周”“學憲法講憲法”等主題活動,在40余所學校開設“法治非遺課堂”,惠及學生1萬余人次。
全市編印《市民學法手冊》《新就業群體法律風險防范手冊》等讀物,推出45條“公民法治素養提升體驗路線”和近100個重點項目,就近就便開展體驗式、沉浸式學習教育。
開展民法典宣傳月系列主題活動,上線全省首個民法典3D云展館,打造宣傳陣地100余個,創作宣傳作品300余部,發放法治繪本50萬余冊。持續深化憲法宣傳教育,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精心部署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活動,新建宣傳陣地12個,開辟宣傳專區百余個,積極開展憲法宣誓、憲法征文、青少年成人禮等系列活動,讓憲法精神深入人心,讓法治成為蘇州最鮮明的城市氣質。
蘇州健全完善普法責任制聯席會議制度,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出臺《關于進一步健全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開展年度普法責任制履職評議,進一步擰緊責任鏈條。
文化浸潤,法治精神入腦又入心
今年5月27日,我市在蘇州中心舉行法治文化季啟動儀式暨“民法典在身邊”舞臺劇首場演出。從5月份持續到10月份,精心策劃的“砥礪奮進新征程——走法治之路,悟法治力量,建法治蘇州”主題實踐活動、“以案釋法”AI普法情景劇等十大活動亮點紛呈。
“八五”普法以來,蘇州年年深耕“法治文化季”,累計推出百余項全市性活動。市司法局攜手文廣旅、園林、滑稽劇團、評彈團等單位,常態化開展“法治文化進園林”“法治文藝進社區”,打造《法潤江南滿園春》系列法治評彈;舉辦“天工蘇作·法治同行”創意作品征集展、“蘇城法韻”動漫微視頻展播,用百姓語言講述身邊法律故事。
全市推出普法卡通“蘇法寶”,開發“法潤蘇城”系列微電影、法治連環畫,拍攝首部以民法典為主題的微短劇《愛的法則》,反映民法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力護盾。市委依法治市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媒體公益普法的意見》,壓實媒體公益普法責任;依托“蘇州普法”微信公眾號及各大平臺,上線“蘇法寶法治云游”“小劇場”“法治茶館”等互動欄目,全市普法短視頻播放量突破2億次。
蘇州將法治文化陣地納入城鄉規劃,建成“1+10+N”體系:以蘇州法治宣傳教育中心、蘇州市憲法宣傳教育館為核心,聯動10個縣級市(區)特色場館及156個基層示范點,打造“大運河法治文化長廊”“江南法韻非遺展”等品牌,把法治元素植入園林、蘇繡、評彈、昆曲等本土文化場景,實現“一步一景、一景一法”。
王益冰表示,站在新起點,蘇州將持續深耕普法工作,不斷探索創新,讓法治陽光照亮每一個角落,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