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少年,全面推進融合教育。扎實開展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安置工作,建立健全特需兒童少年入學評估安置機制,依法對其開展教育評估認定,明確科學安置方式并予以落實,確保特殊群體入學機會公平和教育過程公平。提高特需學生教育普及程度,積極推進特殊教育向兩頭延伸,努力為適齡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少年提供優質的融合教育服務。
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學前教育階段,規定幼兒園應創造條件為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特殊教育需要的適齡兒童提供融合教育,依托特殊教育學校學前部和223個學前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全市學前特需幼兒就近就便實現教育康復,3-6歲特需幼兒入園率達91.89%。
義務教育優質融合。在義務教育階段,嚴格執行“一人一案、分類安置”原則,優先采取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方式,保障特需學生應入盡入、應融盡融。對中重度無法適應普通教育的殘障學生,統籌安排至特教學校就讀;對因重度失能等原因無法到校的學生,通過送教上門、送教進康復機構等方式實施義務教育,并將其學籍納入屬地學校統一管理,切實保障每一位特需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利。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及鞏固率多年來保持100%,實現全覆蓋、零拒絕。
高中階段教育特色凸顯。高中階段,將“著力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寫入高中招生文件,除姑蘇區外,全市公辦特教學校均開設職教部,建設16個高中階段融合教育資源中心,支持普通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接收殘障學生隨班就讀,按照中招要求編報招生計劃,特需學生全部納入職教學籍管理,高中階段特需學生入學率達8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