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制背景
跨境電商作為外貿新業態之一,呈現出發展速度快、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等特點,是我國數字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海關總署測算,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2.38萬億元,出口同比增幅超過整體外貿增長水平19個百分點,為對外貿易穩定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蘇州是全國第二批跨境電商綜試區,自2016年國務院批復設立以來,立足制造業發達、外貿貨源充足等優勢,通過政策引領、龍頭培育、項目帶動、平臺打造、生態構建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推進全市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蓬勃發展。當前是跨境電商發展戰略機遇期,蘇州將聚焦業務規模提升、載體功能提升、服務能力提升,依托制造業和產業帶優勢打造跨境電商發展核心競爭力,扎實推動傳統外貿轉型升級和“蘇州制造”品牌出海,走出一條跨境電商發展的“蘇州之路”。
二、編制依據
主要依據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國辦發〔2021〕24號)《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發展有關舉措》(商貿函〔2023〕597號)《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若干措施的通知》(蘇政辦發〔2022〕10號)和《江蘇省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蘇政辦發〔2023〕39號)。
三、主要內容
《行動計劃》共三部分十七條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為發展目標。到2026年,蘇州建設成為產業規模大、創新能力強、基礎設施全、發展生態優、對外交流合作水平高的跨境電商發展強市。通過海關監管平臺的跨境電商進出口額每年實現翻番以上,力爭達到1500億元;本市企業建設、運營的海外倉面積超150萬平方米。各縣級市(區)建設集聚效應明顯、生態體系完備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區(集聚區)2個以上,培育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1—2個,常熟市紡織服裝、工業園區家居辦公產業帶出口規模超100億元,昆山市孕童健康產業帶出口規模超70億元,吳江區絲綢面料、吳中區智能家電、高新區光伏新能源產業帶出口規模超50億元,張家港市塑飲機械、太倉市汽車配件配飾、相城區健康家居、姑蘇區婚紗禮服產業帶出口規模超30億元。
第二部分為主要任務。主要包括四大任務,一是壯大經營主體和行業規模。加快企業轉型和標桿打造,加大頭部平臺和引領性項目招引,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建設,強化跨境電商品牌化發展,各縣級市(區)通過海關監管平臺的跨境電商進出口額每年實現翻番以上。二是健全跨境電商發展支撐體系。交通、郵政、蘇州港等部門要建設更為專業高效的跨境電商物流通道,各地要指導企業完善全球海外倉布局和服務能力,加快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建設,推動跨境電商進口實現突破。三是優化政務服務和企業服務生態。商務、海關、稅務等部門要強化包容審慎的工作理念,建立專班化的工作機制,提升跨境電商服務、監管創新能力,健全跨境電商綜合服務體系,加強跨境電商人才引培,加大金融產品創新供給,強化跨區域合作交流,支持企業多渠道拓展市場。四是強化跨境電商規范化指引。提升跨境電商標準化能力建設,強化跨境電商信用體系建設。
第三部分為保障措施。主要從組織領導、政策支持、強化考核激勵三個方面為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