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張家港市收到了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印發的《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可復制經驗清單(第一批)》,張家港市“樟小園”口袋公園體系建設成功入選。近年來,張家港市以“樟小園”口袋公園建設為突破口,通過精細化改造、特色化設計、智能化管理,將城市“邊角料”轉化為“金邊銀角”,取得顯著成效。
體系構建,優化口袋公園布局。張家港市住建局積極推動城市綠化工作,科學規劃“樟小園”口袋公園體系,將綠化的“大手筆”與“微景觀”交錯融合,通過“空間優化+功能升級”,將城區范圍內41處城市“邊角料”改造為具有景觀賞玩、游憩服務、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公共生態空間,形成“一園一主題”的城市文化風貌新名片,實現“變廢為寶”,讓群眾盡享“方寸之美”。例如,“江帆花園”口袋公園通過在保留原有景觀的基礎上增加活動廣場、慢步道、林下休憩平臺等設施,滿足周邊居民日常健身、休憩和活動需求。
突破常規,創新“公園+”設計理念。張家港市住建局在建設口袋公園的過程中,創新“公園+”設計理念,融合新技術,形成多元化主題模式。根據不同居民需求,植入康養、兒童友好、無障礙關愛等各類便利功能,形成“公園+養老健身”“公園+學習教育”“公園+文化記憶”“公園+娛樂互動”等空間功能組合,打造宜游、宜學、宜養、宜業的共享空間,讓市民享受“家門口”的“詩和遠方”。例如,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主題公園通過空間重塑、文化宣傳、場景打造等策略,增設志愿服務會客廳、休閑驛站、兒童游樂等區域,打造集推廣志愿文化、豐富精神文明生活、提供休閑娛樂活動為一體的多功能綠色共享空間。
“智治”協同,探索精細管理新路子。張家港市住建局在口袋公園建設中引入智慧化應用,探索實踐口袋公園的智慧化轉型與游園體驗的互動性升級。結合5G、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技術,引入智能健身設備,豐富游園體驗。同時,運用智慧監管模式,實現遠程環境監測、智能灌溉、設備運維,持續優化公園功能與服務,實現“智”造公園、“慧”及民生的目標。例如,“星星花園”通過打造“星空跑道、星趣園地、星運廣場、星夢秘境”等多元化場景,增設語音提示器、數智盲道等無障礙設施,并依托智慧管理平臺實現對公園的實時監測和遠程智能控制。
目前,張家港市已實現處處皆有綠、滿目皆是景,市民無需遠行,在“家門口”即可享受詩意時光。下一步,張家港市住建局將繼續推進“樟小園”口袋公園的深化與拓展,將其融入更多城市綠色公共空間的建設中,打造更加多元、便捷、舒適的綠色生活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