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江蘇省第三批開放共享綠地清單公布,昆山新增濱江公園、曹安體育公園、臨湖公園等5個開放共享綠地,打開草坪、林下空間等區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休閑游憩、親近自然、運動健身的新需求。截至目前,昆山市共計選取開放共享綠地19個,持續塑造“樂享場景”。
2023年以來,按照住建部《關于開展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昆山積極開展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工作,努力打造讓群眾“進得去、坐得下、能活動”的綠色空間。
濱江公園
位置:昆太路南側(昆北路—長江路)
開放共享區域:草地
可開展活動類型:休閑游憩、騎行露營、健身運動等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現有配套服務設施:捷安特騎行驛站、弈空間象棋研習社等
濱江公園劃分文化客廳段、都市活力段、自然體驗段、生態綠洲段,打造親水宜人、慢享休閑的濱河空間,營造文化都市、藝術生活,增設服務型附屬建筑兒童游樂設施,展現城市活力,打造宜居街區。引入多元業態,激發濱江沿線商業活力,打造“公園+商業+生活”的高品質公共空間。捷安特騎行驛站、弈空間象棋研習社等特色商業的進駐,使得文化休閑、健身休憩和鄰里社交融為一體,讓市民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小而美”中體會到“微幸福”。
曹安體育公園
位置:312國道南側、外青松公路西側
開放共享區域:草地
可開展活動類型:足球、籃球、乒乓球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現有配套服務設施:健身廣場、陽光草坪等
公園以“海綿生態”“活力運動”為設計理念,包括入口廣場區、活力運動區、生態池塘區、觀景休息區和密林休閑區5個功能區。曹安體育公園重點打造了一片專業級7人制足球場和兩片標準籃球場地,長度超1.5公里的健身步道環繞其中,配套公廁、健身廣場、陽光草坪更是能滿足周邊居民的不同需求。
臨湖公園
位置:臨湖路北、湖濱路東
開放共享區域:草地、林下空間
可開展活動類型:露營、健身操等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現有配套服務設施:慢行步道、廊亭等
公園建設有六角亭、親水平臺及入口廊架、雕塑等設施,修復破損的鋪裝園路、更新景觀小品,結合陽光草坪與條石坐凳,營造兼具文化韻味與休閑活力的公共空間。豐富活動空間從細微處改善環境品質,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一邊是安逸嫻靜的公園,一邊是車水馬龍的馬路,一動一靜之間盡顯城市別樣之美。改造后的臨湖公園將實現生態、功能與美學的平衡,成為市民親近自然、享受生活的城市綠洲,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為廣大市民多謀綠化福利,提升綠化工作再上新臺階、更上新水平。
顧炎武公園
位置:漢昆路與桑園路交叉口東北側
開放共享區域:顧炎武公園北側大草坪
可開展活動類型:休閑游憩、運動健身、閱讀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現有配套服務設施:“亭林之履”景觀敘事性環線步道、書香亭林小車等
公園設有健身跑道、健身器材區、兒童活動區、廣場活動區、休閑娛樂區、觀賞游覽區等功能分區,打造了一個服務廣大居民的休閑、娛樂、觀光的綜合性公園。顧炎武公園整體外形酷似一個鞋印,以“亭林之履”為形,設置“1+6+8”的景點布局,即1條景觀敘事性環線步道、6個休息驛站、8個主題景點,全面展現顧炎武生平故事和游學經歷,是傳承先賢思想的重要陣地。公園北側大草坪設置“書香亭林小車”行走的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活動“跑起來、動起來、活起來”,讓閱讀不再拘泥于場地限制,以構建“就在身邊的圖書館”增強居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馬家江生態科普公園
位置:馬家江西側、研祥地塊南側、馬家江橋北側
開放共享區域:草地
可開展活動類型:帳篷露營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現有配套服務設施:木棧道等
公園打造水上森林與水下森林融合的示范,通過各種功能型濕地的建設及生態系統結構構建,實現區域凈水及環湖生態大保護的功能,并為開展自然生態科普教育提供戶外教學基地。打造淀山湖生態基流進水地、生態游學坐標地、郊野打卡新基地。
通過公園綠地開放共享,進一步提升了公園綠地多元功能和服務水平,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促進“城市公園”向“公園城市”轉變,引導綠色健康的群眾生活方式,推動實現形成公園綠地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下一步,昆山市將緊緊圍繞省住建廳建設“樂享園林”活力空間和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全域推進公園城市建設的相關要求,結合“七橫四縱”生態廊道貫通、三級公園體系完善、“昆小薇”全域推廣等工作,持續探索具有昆山特色的“公園城市”建設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