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征程中,走城鄉融合發展道路不僅是必由之路,更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核心要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這為昆山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昆山人民始終堅守持之以恒夯實農業基礎,全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自1984年起,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昆山開啟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探索之旅,40年如一日,通過強城鎮、興鄉村、富百姓的持續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連續20年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首位,昆山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穩步邁進,書寫著城鄉融合發展的精彩篇章。
暢通要素流動激發城鄉發展活力
昆山以改革創新和開放發展為動力,憑借“快人一步,先人一招”的探索精神,率先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束縛。在經濟社會多個層面,昆山將城鎮與鄉村視為一個整體,統籌規劃布局、要素流動配置、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生態保護,以及公共服務、治理體系和戶籍制度改革等,推動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等要素在城鄉間自由流動,實現高效配置。這一舉措不僅加快了農業人口市民化的進程,使大批農民轉型為新型產業工人或環保綠化工人,還吸引了約5萬多名城鎮和大中城市院校的科技人員投身鄉村建設,有效緩解了鄉村發展面臨的人才、資金、技術和項目短缺問題。隨著要素流動的暢通,昆山經濟持續騰飛。地區生產總值從2007年突破千億元大關,到2023年成為全國首個超5000億元的縣級市,2024年更是達到5380億元。城鄉二元對立逐漸淡化,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的穩定延長,培育了大批新型職業農民,推動傳統農業向規模農業、現代農業的全面轉型。
聚焦民生福祉共享城鄉發展成果
昆山始終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民生優先,在城鄉融合發展中不斷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近年來,昆山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農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數年超過城鎮居民。2024年,昆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14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12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76:1。昔日的萬元戶夢想早已成為過去,如今農戶擁有二三十萬元存款已不罕見,甚至百萬元戶也屢見不鮮。在居住條件上,城鄉居民都有了顯著改善,農村地區的變化尤為突出。在市鎮村三級的扶持下,農戶住房從草房到瓦房、平房,再到樓房,如今更是大量翻建成獨具設計的別墅,周邊環境綠化美化亮化,居住生態環境大幅提升,讓鄉村生活更加舒適愜意。
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城鄉發展品質
昆山地處滬寧鐵路沿線、江蘇東大門,憑借獨特的地域優勢,在改革開放中提出“要想富,先修路”“路通財通,一通百通”的發展理念。按照城鄉一體化規劃布局,昆山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全力發展城鄉交通設施,如今已形成公路、水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吸引商賈云集,促進產業興旺,實現強市富民。近年來,昆山進一步完善交通體系,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地鐵、高鐵連接上海蘇州,打通多條斷頭路,不僅方便了城鄉居民出行,還拓寬了就業創業增收渠道,推動城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同時,昆山踐行“兩山”理念,同步推進城鄉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鎮鎮建有污水處理廠,村村設有垃圾收集站,城鄉生態環境煥然一新。
推進服務均等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標志。上世紀90年代初,昆山率先在省內實現農保、社保和大病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并軌“一卡通”,并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提高保障標準。在教育領域,昆山持續加強城鄉學前教育、九年制義務教育、大學教育、職業教育、函授教育,以及文化、藝術等共同體建設,配優配強師資力量,讓城鄉居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在文化體育方面,昆山實現文化藝術及體育團隊各鎮一隊一站普及化,豐富了城鄉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企業服務和民生保障方面,昆山推出“昆如意”一條龍服務,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設立便民服務平臺,“一站式”解決城鄉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對城鄉供電、供水、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務實行“五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維護發展,真正做到為民服務到位。
昆山在城鄉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通過暢通要素流動、聚焦民生福祉、完善基礎設施、推進服務均等,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實踐樣本,也為其他地區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未來,昆山將繼續在城鄉融合發展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不斷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