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太倉市圍繞“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雙螺旋提升的發展目標,立足本區域環境容量和資源稟賦,按照“生產生態協調、增產增效并重、科技創新引領”原則,探索示范資源節約、經濟高效的生態循環農業產業模式。
堅持生產生態協調,構建生態循環農業新格局。立足區域資源稟賦,科學規劃農業生產空間,探索構建以“農牧結合”“農漁綜合種養”“糧菇間作”等循環模式為核心的“三區兩園”循環農業新格局。太倉市城廂鎮東林村通過土地整治、規模經營、建設秸稈飼料廠、生態羊場、有機肥廠等產業實體,逐步形成以稻麥機械化生產為根本,秸稈飼料化利用為核心的“四個一”農牧循環鏈,節約化肥、農藥投入分別達20%和30%。太倉市璜涇鎮雅鹿村立足糧食、蔬菜產業基礎和梅山豬保種基地豬仔資源,開展“糧蔬生產—秸稈、尾菜及糧食副產品飼豬—豬糞發酵制肥—有機肥還田”農牧循環試點示范,示范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100%,循環農業產值突破3000萬元。
堅持增產增效并重,拓展生態價值實現新路徑。依托烘干設備“油改電”“光儲直柔”的微電網技術等綠色能源技術,構建農業領域“清潔供電+智慧用電”模式,太倉市完成84臺烘干機“油改電”改造,累計節約成本約450萬元;東林村農牧循環農業模式碳排放總量進一步下降,年可減少碳排放3047.95噸。為構建種養加銷一體、農林牧漁結合、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復合型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建成萬豐肉牛養殖、雅鹿梅山豬育肥場等一批養殖產業項目,推進肉牛屠宰場、梅山豬肉加工、雅鹿大米產業鏈延伸等農產品加工業載體建設,實現農產品多層次、多環節轉化增值。
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激活農業綠色發展新動能。為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升級,構建綠色生態農業與農村人居環境協同發展模式。太倉市積極與省、蘇州市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大院大所對接,成立“太倉生態循環農業產業研究院”,編制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專項規劃,為推動“三區兩園”循環農業示范建設明晰方向;共建亞夫科技服務“太倉雙鳳工作站”,協助完善勤力村水產養殖、水生蔬菜種植共生循環和尾水養分利用循環的雙環格局,2024年雙鳳農漁綜合種養示范園總產值約128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提升;構建“氣流膜堆肥生產+肥料商品化+機械化還田”技術路線,創新建設“一廠六中心”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體系,助力實現太倉市農業有機廢棄物全量化利用,2024年化肥施用量同比減少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