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級市(區)人民政府,蘇州工業園區、太倉港口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
《關于支持穩崗留工保障經濟有序運行的指導意見》已經市政府第2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蘇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月2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支持穩崗留工保障經濟有序運行的指導意見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省部署要求,認真落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做好穩崗留工,保障城市和經濟有序運行,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簡稱“穩崗十條”。
一、集中推出系列暖心活動。各地工會通過“蘇工惠”等線上服務平臺發放新年禮包;向快遞員等勞動者群體贈送“冬日暖心包”;針對職工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溫暖活動;工會場館有計劃地開設免費專場。電信、移動、聯通運營商提供流量禮包等服務。引導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春節期間(2023年1月21日至1月27日),國有景區實行免費開放,公交、軌道交通、有軌電車免費乘車。(責任單位:各縣級市<區>政府<管委會>,市總工會、市通管辦、市體育局、市文廣旅局、市園林局、市國資委、市交通局)
二、積極營造濃郁節日氛圍。持續推進“雙12蘇州購物節”、開展年貨節等,通過“蘇周到”便民消費服務平臺等推出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支持商業銀行以數字人民幣紅包形式開展消費促進活動,鼓勵商戶以數字人民幣消費的方式參與購物節活動。支持商貿企業、商業載體豐富消費場景,激發消費潛力,營造消費氛圍。鼓勵電影院全面接入數字人民幣系統,聯合商業銀行開展數字人民幣優惠觀影活動。組織專業文藝院團推出昆曲、評彈、滑稽戲等傳統經典劇目專場演出,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和群眾文藝團體進基層、進社區、進企業。組織非遺項目傳承保護單位、非遺項目傳承人開展“非一般的兔年”系列活動,推出非遺送福袋、非遺技藝體驗、非遺講座等活動,開展猜燈謎、扎蘇燈等民俗體驗活動。全市各級美術館、博物館、文化館(站、室)、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場所春節期間照常開放,舉辦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展覽、論壇、講座等活動。(責任單位:各縣級市<區>政府<管委會>,市商務局、市委宣傳部、市政府辦<大數據局>、市金融監管局、市文廣旅局)
三、鼓勵實施重點企業穩崗獎勵。各地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出臺相關重點企業穩崗獎勵政策,鼓勵企業春節期間正常生產經營。鼓勵各地按照生產經營實際需要,采取發放“留崗紅包”、改善就餐條件、就近安排文娛活動等措施,以崗留工、以薪留工。對符合相關要求的外賣快遞配送平臺,達到相應配送單量要求的在崗一線從業人員每人每天補貼50元。(責任單位:各縣級市<區>政府<管委會>,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郵管局)
四、激勵企業加大留人引人力度。春節期間重點企業安排非蘇州戶籍職工在蘇過節的,按不低于每人5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慰問補貼。1-2月份企業吸納首次來蘇就業的非蘇州戶籍人員,且與其簽訂1年及以上勞動合同并連續參加社會保險3個月及以上的,按不低于每人5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來蘇就業補貼。具體標準上限及企業類型,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責任單位:各縣級市<區>政府<管委會>,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五、做好春節前后返鄉返崗客運。針對春節期間人員集中流動,要科學、靈活調配運力,切實提升重點地區、重點時段的運輸供給能力。實施春節后返崗交通補貼,春節后一段時間內,企業或人力資源機構包車“點對點”組織外地職工返崗復工,達到一定規模的,按包車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交通費補貼,具體辦法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責任單位:各縣級市<區>政府<管委會>,市發改委、市交通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六、發揮失業保險穩就業作用。繼續延續用人單位和職工失業保險繳費比例總和階段性降至1%的現行政策,實施至2023年4月30日。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單位,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穩崗返還政策。(責任單位:各縣級市<區>政府<管委會>,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七、穩定強化人力資源供給。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成功推薦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并實現穩定就業的,分別給予1000元/人、1500元/人的職業介紹補貼。鼓勵有組織開展勞動力供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1-2月份為我市重點企業輸送勞動力達到一定規模,按規定簽訂勞動合同并連續參加社會保險3個月及以上的,可按照每人500元標準給予機構來蘇補貼,具體規模及補貼上限標準由各地確定;對參加各級人社部門組織開展赴外人力資源合作對接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根據對接合作實效,經當地人社部門評估可給予一次性補助。(責任單位:各縣級市<區>政府<管委會>,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八、持續做好企業用工服務保障。開展春節前后企業聯系走訪活動,及時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和問題訴求等。依托重點企業“一對一”人社服務專員制度,強化“一企一策”用工指導服務,宣傳各項惠企政策舉措,促進人力資源供需對接。加快各級各類零工市場建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開展跨地區人力資源服務和勞務協作交流,拓展勞務合作基地,加大人力資源引入。(責任單位:各縣級市<區>政府<管委會>,市人社局)
九、認真落實“乙類乙管”總體方案。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實施分級分類收治并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檢測策略調整為“愿檢盡檢”,調整疫情信息發布頻次和內容,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采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責任單位:各縣級市<區>政府<管委會>,市衛健委)
十、加強防疫物資供應保障。加強防疫物資統籌調度,抓好醫療物資生產調配,豐富醫療物資供給類型,暢通醫療物資物流渠道,切實做好生產保供工作。支持企業加強解熱鎮痛藥、口罩、抗原試劑、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儲備,保障正常到崗一線人員合理物資需求和就醫用藥。(責任單位:各縣級市<區>政府<管委會>,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衛健委)
本意見由相關主管部門負責解釋,各地和市級各有關部門可根據本指導意見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